深化足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多措并举推进联赛治理
98 2025-07-31
持续提升职业联赛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办人民满意的联赛,是足球领域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改革裁判选派与评议方式,推出足球社会监督员制度,成立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近年来足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多措并举推进联赛治理的局面正在形成,推动联赛赛风赛纪稳步向好,竞技水平逐步提升,市场持续回暖。
以问题为导向找准改革突破口
多年来,职业联赛的裁判问题屡屡成为普通球迷和足球专业从业者的话题焦点。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改革就聚焦什么。去年,中国足协公布《关于加强和改进足球裁判公正执裁的若干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裁判评议,不仅对俱乐部提出申诉或意见反馈的判例进行评议,而且对于无人申诉但是裁判委员会认为值得重点关注的特殊或经典案例同样也会开展评议。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足协纪检部门干部、权威媒体代表、足球社会监督员代表等列席会议,全程监督评议流程。这种评议裁判的方式有力促进了职业联赛的裁判队伍建设,直接倒逼执裁者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带动行业参与者与广大球迷更好地了解规则、学习规则、相信规则、遵守规则,不断增强和巩固社会各界对裁判、对足球,乃至对整个行业的信心。
自裁判评议制度推出以来,从最近两个赛季来看,过度、过分聚焦“裁判”的惯性在明显改变,这直接带动了比赛质量的提升。
本赛季中超联赛前16轮累计进球395个,较2024赛季同期有所增加;黄牌529张、红牌28张较去年有所下降;场均净比赛时间为53分19秒;场均高强度跑动距离为17992米;违规违纪事件16起。此外,本赛季中甲联赛前16轮累计进球329个;黄牌551张、红牌14张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场均净比赛时间为51分11秒;违规违纪事件8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3%。中乙联赛前19轮累计进球521个;黄牌809张低于去年同期,红牌46张与去年持平;场均净比赛时间为53分07秒,略高于去年同期。发生违规违纪问题33起,较去年也有下降。
除了备受瞩目的裁判评议制度之外,去年足球社会监督员制度的推出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年来,社会监督员独立开展监督工作,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足球社会监督工作有突破有亮点,但作为一项创新尝试,也还有不少改进空间。截至目前,所有社会监督员均已参与过监督工作,累计参与协会各项工作监督238人次,研提意见建议352条,有效履行了宣传政策制度、监督规范履职、发现风险隐患、反馈意见建议等工作职能。在过去一年中,25名社会监督员53次担任赛风赛纪监督员,直接接触和了解了职业联赛、全运会、中青赛、三大球运动会等重点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除10名球迷组织社会监督员需要回避外,其余31名社会监督员共77次旁听裁判选派、61次旁听裁判评议,从聘任起全程监督了每一次裁判选派和评议工作,有力地为协会裁判管理和评议工作增强了公信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各位社会监督员不但积极参与监督工作,而且从各自不同的信息渠道广泛了解民情民意,积极为足球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联赛治理水平
今年1月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成立,意味着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足联的成立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深化足球改革的重大举措。推进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是深化足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标志,是促进职业联赛健康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坚决铲除腐败问题、净化足球行业风气的必然要求。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联赛是中足联锚定的努力方向。
自2025赛季职业联赛开赛以来,中足联积极推进各项组织与管理工作,出台一系列促进联赛治理的新举措。《中足联职业联赛议事委员会工作规则》的发布,更好地发挥了职业联赛议事委员会在俱乐部共商、共建、共享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与透明度。中足联还发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联赛制度建设的标准化进程,制定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补充性文件,并组织了系统培训,提升联赛运营的专业化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赛风赛纪管理工作,中足联延续并深化了2024赛季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发布《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联赛“五见面”“五到位”工作的通知》,推动各联赛责任主体共同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中足联纪律与道德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纪律与道德准则培训工作,理顺工作流程,依据准则对违规违纪行为及相关如扩展执行、球员申诉等案件进行处置。
截至7月16日,中足联纪律与道德委员会共召开听证会议、讨论会议等32次,作出处罚决定55份,其中,中超15份、中甲5份、中乙32份,其他涉及不执行生效决定书的追加处罚5份。针对球员的处罚决定19份、官员15份、俱乐部13份、赛区11份。结合中超、中甲、中乙赛历及俱乐部意愿,中足联纪律与道德委员会于4月至6月完成职业联赛52家俱乐部56支球队15期纪律准则培训。培训结束后,围绕违规违纪案件多发区所涉的纪律与道德准则内容,委员会对参训人员进行了测试,测试合格率约为95%。
不断提高联赛治理水平是广大球迷的意愿和民心所向,这直接体现在了联赛的球市数据上。本赛季中超前16轮累计上座人数达3116544人,场均24348人,比2024赛季同期2490112人,场均19454人,增长了25.16%。据统计,共有85369名球迷前往客场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体现了球迷的热情与流动性。此外,中甲联赛前16轮累计上座人数为928563人,场均7348人;中乙联赛前19轮的累计上座人数为522480人,场均2292人,显示了基层联赛的强劲吸引力。其中,大连英博连续刷新中超联赛的上座率纪录,连同北京国安、成都蓉城等成为现象级球市。无独有偶,在云南玉昆主场,商户展销非遗、文创、特色农产品等,形成足球观赛与商品展销、文化体验交融的独特场景,成为球迷观赛体验的延伸舞台。
足球热情与人气具象化地展示了职业联赛的发展态势。为提升球迷观赛体验,推动比赛日赛场经济和赞助品牌销售转化,中足联倡导各俱乐部加强比赛日氛围营造,创建赛场消费新场景和观赛新体验,一是在超甲乙各级联赛商务管理规定中完善相关条款,鼓励主场俱乐部在比赛日开展各类活动,明确了比赛日活动申报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各俱乐部及时和详细的指导。二是继续执行中超联赛赞助商与俱乐部互动激励政策,完善互动项目并提高激励费用。截至中超第16轮、中甲第15轮、中乙第18轮比赛,比赛日运营成效显著。中超赞助商在比赛日当天场内外举办的活动累计达501次。超甲乙各俱乐部自行举办的比赛日活动总数达到439次,其中中超俱乐部293次、中甲俱乐部115次、中乙俱乐部31次,均超过了2024年全年活动数量(总计361次,中超262次、中甲71次、中乙28次)。
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推进职业联赛从“粗放扩张”向“精细治理”转型,从“竞赛质量、商业价值、社会责任”等不同维度形成良性循环,办人民满意的联赛是足球人始终不变的追求。(转自7月31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