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拿下三项全国冠军 浙江足球青训破茧成蝶
52 2025-08-04
要说中国足球,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最近,中国足球青训好像有点起色了,但问题也跟着冒出来了:咱们砸了这么多钱,费了这么大劲,真能把中国足球给“扶正”了吗?
这些年,咱们也看到了不少好苗子,像胡荷韬、王钰栋、蒯纪闻他们,在同年龄段里,那绝对是顶尖的。说他们是过去十年里最好的青训成果,一点不夸张。看看之前的成绩,那叫一个惨淡!从2012年到2021年,连续五届U20亚青赛,能小组出线的,就只有韦世豪那批95、96年的球员。赢了日本,平了韩国,结果呢?1/4决赛还不是输给了卡塔尔!再往前看,93、94的,97、98的,99、00的,01、02的,哪个不是小组赛就打道回府?甚至还有直接连决赛圈都进不去的!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这话没错,但要是连进个亚青赛八强都费劲,那还指望他们长大后去争那8.5个世界杯名额?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好在,现在情况好像有点变化。03、04年龄段进了亚青赛八强,虽然输给了韩国;05、06年龄段也进了八强,输给了沙特。还有07、08、09、10这些更小的,也冒出了不少有特点的球员。要是他们也能一直保持住,稳定进八强,那等他们成了国家队主力,咱们冲击亚洲前八,那才有点底气。万一世界杯真扩军到64支球队,亚洲区有12.5个名额,那咱们第二次进世界杯,还真不是没可能!
今年年初,以05、06年龄段为主的U20国家队,在U20亚青赛上,虽然输了,但场面没输,让人眼前一亮。接着,中超、中甲赛场上,一大批05、06年龄段的球员开始当主力。梅州客家更狠,直接上了个08年的魏祥鑫!他们里头,有些人已经不用靠U23政策,凭实力就能在队里站稳脚跟。国家队层面,王钰栋他们也开始进成年国家队了,还参加了世界杯外围赛和东亚杯。
去云南必去的10个地方,你去过几个?
精选内容 . 广告x
要说这十年中国足球跟青训有关的大事,有两个不能不提。第一个是2015年3月16日,《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出台,也就是俗称的“50条”。国家层面发文支持足球改革,特别是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很多小学都增加了足球课。这对于扩大足球人口,发现好苗子,那绝对是大好事。就说05、06这批,还有他们之后的,人数比以前明显多了,肯定跟这政策有关系。
还有就是2017年,05、06这批孩子小学毕业,要上初中了。这年,中国足协出了U23政策。这政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年轻球员的身价虚高,市场畸形。要是当初出政策的时候,能跟联赛级别、限薪限转会费结合起来,效果可能会更好。但年轻球员收入高了,也让很多家长下定了决心。
在中国家庭里,初中是个大关。很多小学踢球的孩子,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不得不放弃足球。大多数家长还是觉得学习更重要。但U23新政让年轻球员收入大涨,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说白了,一个行业,要想吸引人,收入肯定得有竞争力。一个老是欠薪的联赛,只会让家长望而却步,让孩子赶紧跑路。
我以前跟中国足球名宿彭伟国聊过一个问题:为啥大家都觉得他们那会儿的球员水平更高?彭伟国说:“要说个人技术,现在的球员跟我们那会儿确实不一样。我们那时候训练时间长,练得苦,就是一遍遍地练基本功,所以在一些技术层面,我们更扎实。但要说战术,现在的年轻球员比我们强多了。那时候,教练员和球员都不太懂战术。”
世界足球这20年,早就进入了战术发展快于技术发展的阶段。个人技术方面,谁敢说现在的球员比贝利、克鲁伊夫、马拉多纳、罗纳尔多、齐达内更厉害?但正是战术的不断革新,才推动了足球的演变,让现在的足球比以前更激烈,更难踢。相比之下,中国联赛战术进步太慢,才造成了我们跟世界足坛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俱乐部找外援,还是看个人能力,一些团队型的外援,在咱们联赛根本不好使。
“05、06后的这批球员,他们从小就接受外教训练,接受战术训练比我们早多了。”彭伟国说得对,中国足球跟世界足球战术上的巨大差距,在05、06这批孩子身上,有了拉近距离的机会。他们赶上了中国足球最疯狂的时代,因为年龄小,没赶上金元时代的高薪,但在足球层面,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从小就接受了更多的外教训练,有了更多的比赛机会,还没受到拜金足球的影响,对待足球的态度也更认真。
就拿湖北青年星05、06年龄段的梯队来说,前几年一年投入基本都在800万到1000万人民币。球队不仅有外教,还有外籍的助理教练、体能教练、守门员教练。这种配置,在那个年代并不稀罕,外教几乎成了国内俱乐部青训的标配。虽然外教水平参差不齐,但还是有一些优秀的青训教练,被高薪吸引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青训理念。
司法考试已取消!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大公开!
精选内容 . 广告x
这也算是金元时代留给中国青训的一点红利。毕竟俱乐部整体投入那么大,青训的投入相应增加,也算合理。可惜的是,虽然咱们有文件规定了青训投入占俱乐部总投入的比例,但监管不到位,大部分俱乐部都没认真执行。要是那几年,咱们的俱乐部能严格执行规定,监管到位,那现在的新一代青训,是不是会更出色?这种遗憾,在青训投入降低的今天,显得更加明显。现在和未来,咱们更应该加强俱乐部财务监管,确保青训投入的基本稳定。
前段时间,孙继海也说了,他曾经因为青训投入太大,都想放弃了。在中国搞青训,投入大,好像不是什么秘密。跟欧洲俱乐部比,咱们的青训成本确实高得离谱。
这种投入虚高,跟咱们现在的青训模式有很大关系。欧洲俱乐部的青训,主要还是在当地选材。除了少数大俱乐部,很少有俱乐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材,更多的是针对所在地区的青少年。这样就能保证孩子们上午上学,下午来俱乐部训练,学习训练两不耽误。但咱们的青训,基本上都是精英青训,全国选材,统一管理,解决吃住。这种大包大揽的模式,青训成本肯定高。
而且,欧洲很多俱乐部的青训教练,大部分都是兼职,平时都有其他工作,带青训不是他们的主业,俱乐部的工资负担也很小。很多西甲俱乐部U19梯队的主教练,一个月也就1000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8000块,还不如咱们国内青训教练的工资。
在场地投入上,国内俱乐部更喜欢天然草,但欧洲青训,人工草才是主流。天然草前期投入小,但维护成本高;人工草前期投入大,但后期维护便宜,而且能一直用,更适合青训。
欧洲很多中小俱乐部的青训,往往就一两块人工草,但根据放学时间,梯队年龄从小到大,可以从下午一直用到晚上,使用效率极高。一个年龄段训练还没完,下一个年龄段已经在旁边等着了。一块场地,能从下午3点一直用到晚上9点,完成五六支梯队的训练。欧洲很多低年龄段的梯队,一周也就练三四天,所以场地少,但分配合理,完全能满足一家俱乐部十几支青训梯队的训练需求。咱们的场地使用率低,这个问题就严重多了。
咱们的青训模式,不仅花钱多,还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文化教育流于形式,请老师来基地上课,但文化课随时可以给训练让路。不像欧洲,学习不好,俱乐部随时可以停掉小球员的训练。而且,集中管理带来的标准化模式,并不适合青训阶段。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容易叛逆,更需要管理团队个性化的引导,还有家庭的配合。
青训投入大,还带来了人员流动困难的问题。俱乐部和青训机构在球员培养上投了不少钱,肯定不可能像欧洲俱乐部那样,对球员几乎没有任何束缚。欧洲俱乐部经常一份青训协议,就把球员从签约一直锁定到18岁。再加上足协的相关规定,赋予俱乐部的首签权,球员在20岁之前能流动的概率又减少了很多。
电脑版免费捕鱼游戏,无需下载,即点即玩!
精选内容 . 广告x
怎么才能像欧洲一样,让俱乐部青训社区化、本地化、公益化,降低投入,聚沙成金?这应该是咱们未来青训需要探索的一条路。俱乐部社区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场地数量。前几年大搞房地产,一些地方政府更愿意卖地赚钱,但现在房地产行业面临转型,国家提倡更宜居的生活环境,修建更多小而精的场地,而不是大而全的体育场,才能诞生更多的小俱乐部,更快地让俱乐部早日实现社区化。
7月初,葡萄牙送别了他们的骄傲,年仅28岁的迪奥戈·若塔。2020年夏天,他以4500万英镑转会加盟利物浦,根据国际足联联合补偿机制,培养过他的帕索斯费雷拉俱乐部也收到了青训补偿金。联合补偿机制,就是当球员转会时,新俱乐部需要向所有培训过该球员的俱乐部和培训单位支付联合补偿费用。补偿的对象是球员12-23周岁期间所效力的俱乐部和培训单位,总金额是转会费的5%,然后再平均分配到每一年。
这才是青训理想的样子。基层俱乐部培养年轻球员,然后送到大俱乐部,最后通过转会得到青训补偿,再去反哺更年轻的球员。但这种途径,在咱们国家目前还很难实现。因为咱们的球员还没有市场价值。金元时代,一名球员能卖一个亿,但现在泡沫破了,1000万对一个国脚来说,都算高价了。因为咱们的球员,只是在中国这个市场才有价值,不是全球价值,自然很容易被本土市场环境左右。
得不到终端的反哺,资金就是青训的核心问题。在中国,青训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向踢球的学员收培训费;二是俱乐部总投入的比例分配;三是地方体育局的支持。现在很多俱乐部,球员一边要备战中乙联赛,一边还要准备今年下半年的大湾区全运会。
地方体育局的支持,是目前中国青训一条重要的途径。虽然全运会一直被一些人诟病,但只有搞中国足球青训的人才明白,没有全运会,中国的青训只会更脆弱。特别是当金元时代破灭,大批中小俱乐部因为资金困难放弃青训,是地方体育局稳定的投入,为中国足球保留了许多火种。05、06以及之后的青训球员,要是真能有所成就,地方体育局的贡献不可磨灭。
现在中国足球还处在经济困难时期,地方体育局的重要性更应该被重视。虽然足球项目见效慢,不如一些回报快的金牌项目,但足球的社会影响力,是很多项目无法取代的。体育总局也应该鼓励地方体育局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扶持足球青训,而不是唯金牌论。
坚持青训,正视咱们现在跟亚洲一流球队的差距,甚至承认咱们一度是亚洲三流的尴尬,但也要看到,通过不断地青训培养,咱们正在重返亚洲二流的路上。
中国足球的未来,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我看未必!只要路子走对了,啥事儿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