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校园足球,山东踢法重在“突破”

北单实体店微信:LYZZ336688 2025-08-20 10:47

众所周知,山东是足球大省,全省共有6支球队征战三级职业联赛,让山东球迷倍感自豪。近日,足球大省又有“大手笔”,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了提高普及水平、畅通成才通道,全面深化体教融合等10条具体措施。

《若干措施》纲举目张,拿出了完整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山东方案”,也将为足球大省再上台阶送上精彩的“助攻”。其中亮点颇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若干措施》提出,“中小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并纳入大课间和课后延时服务,普遍成立足球兴趣小组、社团或俱乐部,积极参加校内外足球比赛和足球活动”。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中小学体育课堂也理应成为青少年接受足球教育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很多有天赋且热爱足球的中小学生,因为在校内缺少接受足球教育的机会,只能在课余时间通过校外的培训机构,接受足球启蒙,培养足球兴趣。社会资本兴办青少年足球训练机构,固然也是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补充,但是对很多普通学生及其家庭而言,这种需要在学校与培训机构之间不断往返奔波的足球教育,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意味着不小的成本。一些学生家长为了接送孩子,风里来,雨里去,吃了很多苦,也有不少家长因为不堪重负,不得不劝退孩子对足球的热爱。

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并纳入大课间和课后延时服务等举措,则给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便捷的教学服务,让学球踢球成为不出校园就能办得到的事情。这也是对学生家长实实在在的“减负”,稳住家长,也就稳住了校园足球的基础,进而不断扩大足球人口基数。《若干措施》落地后,青少年足球人口匮乏的痼疾,有望通过校园足球热得到根本解决。

山东省校园足球政策措施_山东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_足球

其次,《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各地建立小学、初中、高中校园足球人才‘一条龙’升学体系,允许小学、初中优秀足球人才跨学区合理流动、成建制升学”。

毋庸讳言,通往职业足球的成长道路有相当高的淘汰率。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没有能力跳出当前的教育升学体系,很难在青少年时期就端上职业足球的饭碗。那些学有所成但是仍然进不了职业俱乐部的足球特长生,应该有多元出路可供选择。否则,不仅学生看不到未来,家长也会为子女的升学就业忧心忡忡。

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中学组建足球特色班;有序扩大体校与本科高校“3+4”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培养规模;有序扩大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模;持续增加足球运动专业和其他专业足球方向学生招生数量……这些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被写入《若干措施》,为校园足球人口疏通了多条成才之路,让热爱足球的青少年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第三,《若干措施》提出,“实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新型足球学校、高校足球学院、职业俱乐部等培养路径衔接贯通”。

长期以来,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各级体校与普通学校,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青训机构与职业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不同的足球培训体系各自封闭运转,不能相互借力、相互补充,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降低了培训水平。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就是要实现培养路径的衔接贯通,让热爱足球的青少年能够适时切换路径,尽快到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山东之所以成为足球大省,很重要的原因是群众热爱,且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但是,要实现足球大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仅靠热情和历史是不够的,必须以完善的制度设计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若干措施》直击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痛点和堵点,以系统思维破解深层壁垒,相当于赛前挂出线路清晰的“战术板”。当然,最终“战术”效果如何,还要看各个“位置”能否在实战中贯彻落实。(原 森)

下一篇: 从街头到赛场,全视角带你了解五人制足球
上一篇: fifa足球世界体验服2025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