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足球话题作文
144 2025-09-09
挝(zhuā)皮球。
踢足球。
贵阳话和普通话的不同说法,都不影响100多年来,贵阳人对足球的情感。只能用“热爱”二字总结。
即将在贵阳举行的城市足球邀请赛,把贵阳对足球的情感,从时空维度再次深度凝结。
百年来,贵阳足球的故事,蕴涵了历史纵深感,文化底蕴度,打开一幅“从过去中走来,把握现在出发,智慧开启未来”波澜壮阔的画卷。
藏在贵阳足球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段盛世的来临,都经历了筚路蓝缕。精神与文化,是一路走来的灵魂支柱,始终相伴左右。
“城超足够爽 气氛无限嗨”。让我们在“2025年贵阳城市足球邀请赛”开赛之前,对贵阳足球文化来一次寻根探访之旅。
01
浸润阳明心学的贵阳足球
贵阳足球能够浸润阳明文化,是在近100年前,与一个名唤陶文濬的人相关。
陶文濬,不少人读起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尤其是“濬”字,误读为“睿”,其实,它是“浚”的异体字。籍贯江南的陶文濬,其父母应该是请教过茅檐桐屋下的私塾先生,把“疏浚、深挖”的寓意赋予在儿子的名字上。这,蕴含了什么样的期待?由此,陶文濬用一生来作回答。
1891年10月18日,陶文濬出生在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陶家贫困,穷得揭不开锅。陶文濬到了开蒙求学的年纪,父母靠务农糊口,无暇顾及其它。陶文濬是在自学、拜访和偷师之下,学习完四书五经。这段人生经历,影响其毕生,也是一位大师坎坷曲折的来路。
读书破万卷之后,一名唤作王阳明的江南老乡进入陶文濬的视野。
邻省的浙江余姚,与安徽歙县相隔300来公里。1472年10月31日,王阳明出生在这里。后来,让王阳明成为一道智慧之光,一直光耀世界500年的,是在1506年的贵州。
这年,贬谪流放的王阳明,在今天贵阳修文县龙场悟道。两年后,王阳明端坐在贵阳文明书院,在天朗气清中,宇宙俯瞰下,面对芸芸弟子讲学,首次提知行合一学说。
回望王阳明的一生,余姚给予其强健体魄,龙场赋予其思想光芒。
岁月沉淀400年后,王阳明迎来了又一位知己。
1908年,17岁的陶文濬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开启了他的学术之旅。此时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不过,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越过云贵万重山,拂过江南千条水,扎根在陶文濬的心中。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站在这位思想巨人的肩上,他打量祖国与世界。
陶文濬在金陵大学就读期间,深研中学与西学,尤其信奉王阳明的知行观,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1911年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陶知行,认为先知后行、知行并重,强调认知的基础地位,将知凌驾于行之上。1914年秋,陶知行赴美留学,师从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重视行动和实践,与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有所契合,陶知行在赴美留学期间确立了教育救国理想。
学成归来,陶知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哲学反思中,哲学观、教育观开始发生转变,逐渐认同了实践的重要性,并将“行”放在第一位,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认为先行后知,实践是认知的基础,行动是知识的母亲,在1934年将名字改为:陶行知。
抗战期间,陶行知写了一篇文章《一流的教育家》,认为大丈夫要埋骨边疆尘,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敢于闯进没有汉字,不说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去。
当时的贵州,不少地域属于在陶行知践行教育理念的“边疆”。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足球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也是其倡导“教育救国”强健身体的基础科目。
抗日烽火四起之时,一个传承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中年汉子,越千里坎坷跋涉,来到王阳明问道十二境的贵州,以“古为今用继绝学”的思维逻辑,对阳明文化继承与发扬,其中,足球就是一个重要的传承载体。
动荡时局之下,贵州、教育、足球,与知行合一、王阳明、陶行知,三者形成命运与发展的闭环。
02
浸润民族交融的贵阳足球
80多年前,贵阳青岩镇一座寺院的空地上,数名孩童在阳光下、土地上,按照老师教授的足球技法踢足球的场景,似乎让人在国破山河在的时刻,看到拯救祖国未来的栋梁。
这片不大且尘土飞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足球场边,一位戴着厚重黑框眼镜的中年汉子,在颔首低眉中思考,思索乡村教育的未来。他,名唤黄质夫,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最早的追随者之一。
1896年3月6日,黄质夫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市长江边上的十二圩。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国立东南大学)求学时,接受恩师陶行知“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的生活教育理论,期待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边疆”。
历经多年的求学,黄质夫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认为“中国民众以乡村人民为多数,而不识字的人也是乡村人民最多,因此,教育必须面向全国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乡村”。
1937年,日寇侵华,黄质夫踏上流亡的道路。虽说国难当头,他始终以教育“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挂在心间,在流亡向西的道路上,办学不辍。这段经历,让黄质夫承担了阳明悟道后的证道、传道、践道三重意义。
1939年,流亡到贵阳时,黄质夫知晓三年前贵州在省城贵阳成立省立贵阳乡村师范学校,以推进少数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教育师资。当年9月,黄质夫多次接到贵州省教育厅电邀,欣然出任贵州省立贵阳乡村师范学校校长。
省立贵阳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在青岩,以两座庙宇作为临时校舍,靠北门的龙泉寺为校本部,镇中心的为学生宿舍。条件艰苦,却不影响师生“手脑并用,劳心与劳力并用,增进学生健康、使之能适应边疆社会之需要”。当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学生流行的踢足球、打篮球,也在这片凹凸不平的土地上展开身姿与角逐,黄质夫身兼教练,按照绿茵规则吹哨鸣锣,让足球运动在贵阳学生中风靡。
黄质夫胸怀大志,认为办学应该离开省城贵阳,到更艰苦的地方去。1940年初,经教育部批准,省立乡村师范学校由贵阳青岩迁至少数民族居多的榕江,更名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简称“国师”,由教育部边疆教育司直接领导。
黄质夫把贵阳等地的办学经验带到榕江,在校内开辟球场,是榕江第一个运动场,举办田径、球类比赛,成为榕江足球运动的发端之一。
在“边疆”教育中,发蒙于贵阳的足球教育,拓展到少数民族地区,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1944年,日军进攻广西。据《新华日报》1944年10月21日载:国立广西大学“决迁贵州榕江”。“国师”和广西大学一起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汉侗原是一家,大家同学习……”的校歌声音时时在榕江上空飘起。
2024年,《贵州文库》专家组组长、总纂顾久先生,在阳明文化对贵州教育、贵州足球的影响中介绍:他专门去过“国师”,见校门上面有两行标语,“德智体并重,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就活生生地活在那片土地上。
在顾久的描述中,“国师”在学业之余,师生们踢足球、打篮球,这种遗风一直延续到今天。顾久评价,这是一种纯粹的快乐。他们基本上活在实物经济里,不是活在货币经济里面,是一种消遣社会,不同于现在的消费社会。所以只要滴上一滴水,他们就开出灿烂的鲜花。
从贵阳到榕江,足球因其皮革制就,在老百姓的口中形象生动地称作“皮球”,踢足球的贵阳话叫作:挝皮球。
其实,“挝皮球”在贵阳清末民初就已盛行,只是当时缺少教育理论的总结和传播。不过,一点都不影响踢球在贵阳的热度与温度。今天,我们还能从方志书上只言片语的记载,感受到足球带给贵阳的狂欢与嘉年华。虽然,100多年前“狂欢”与“嘉年华”这两个词还躺在辞典里——
民国元年(1912年),贵州省第一届光复纪念运动会,踢球作为表演项目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喝彩,之后的几届省光复纪念运动会,踢球均被列入表演项目。
民国7年(1918年)4月,由模范中学成立了贵阳第一个足球组织——“踢球会”,共有会员40余人。5月1日,该会举办了贵阳历史上第一场正规足球比赛,打破了此前足球只作为表演项目的传统。
民众的足球文化,简单而快乐,却充满涵养、积极向善。正如往昔,偏居中国西南一隅的贵阳,城市形象厚实,善良,不善言表,只把人生的内涵与生活的态度,落在踏踏实实上面。温良谦恭让的贵阳,能够让王阳明龙场悟道中,豁然开朗,厚积薄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就一方人的理论,尽在情理之中。
03
浸润红色血脉的贵阳足球
贵阳足球,在长征中与红军有了水乳交融、骨肉相连、魂魄一体的血脉关系。
贵州,是红军长征中征战时间最久、路程最长、传奇最多的省份。而贵阳,也是长征途中红军唯一兵临城下的省会城市。
1935年4月,红军三度佯攻贵阳,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实现了红军西进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共党史上的重要篇章。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贵阳各地的穷苦老百姓为红军带路、划船、搭桥和提供信息,为红军熟悉当地复杂地形,有利于红军快速行军作战与隐蔽,或夜间行动等,成为红军战胜强大敌人围追堵截的有利因素。
支援红军的穷苦老百姓,在日复一日和红军战士的相处中,
发现一些红军战士身手不凡,攀谈之中,得知红军战士几年前在一个叫中央苏区的地方,踢足球、打比赛。
“中央苏区”、“踢足球”,陌生的词汇激起老百姓的好奇感,也让踢足球在贵阳成了红军长征最好的宣传名片。
原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中央苏区掀起了群众性体育热潮。1933年颁布的《苏维埃教育法规》将体育科列为必修课,要求以军事训练为中心,兼顾球类、田径等运动。在瑞金红军大学,学员们每天清晨进行持枪体操,下午开展足球、篮球等活动。
时任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的赵品三回忆:“我们用桐油浸过的牛皮缝制足球,球门是两根木杆绑上草绳,场地就是晒谷场。”
在苏区,红军足球队的组建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1933年成立的“战斗足球队”,队员全部来自作战部队,训练内容包括带球穿越障碍、战术配合等。据《红色中华》记载,该队曾与国民党俘虏组成的“解放足球队”进行友谊赛,通过足球传递革命理念。
1933年5月,中央苏区举行“五卅”运动会。赛后,《红色中华》用整版篇幅报道:“足球健儿们的拼搏精神,正是红军钢铁意志的写照。”
在贵阳,红军战士告诉穷苦老百姓:“我们的朱老总,以前在老家仪陇县还是体育老师,还在仪陇县发起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运动会。”
贵阳穷苦老百姓在红军战士的讲述中,知道了他们“身手不凡”的答案:足球是红军开展的独特训练体系。
时任红军学校军事教员的何涤宙回忆:“我们将足球训练与战术教学结合,比如前锋突破模拟单兵突击,后卫协防对应阵地防御。”这种“足球军事化”理念,使红军战士在运动中提升了体能、反应速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红色足球,在贵阳穷苦老百姓中有了一次传承——红军面对不识字的穷苦老百姓,巧妙地运用他们喜欢的“挝皮球”,来了一次“足球+”的长征宣传。
回溯红军的历史长河不难发现,在“八一”南昌起义中,贺龙部20军汇聚了众多贵州子弟,有“三千子弟兵,八百贵州人”之说。“百色起义”后的红七军、红八军也曾踏足贵州,吸纳了众多贵州青年。红二、六军团在贵州的两年转战中,更是吸引了大量贵州人加入红军。
中央红军长征中转战贵州近130天,仅遵义地区就有5400余人加入红军。这些贵州人大部分牺牲在长征路上,但也有不少编入八路军和新四军中。他们在前线与日军血肉相搏,奋勇作战,用生命诠释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
红军在贵阳对老百姓口耳相传“挝皮球”的训练方式,让贵阳的足球潜移默化有了红色血脉元素。
04
浸润群众呼唤的贵阳足球
100多年来,贵阳市民对足球运动的情感,一直属于真挚、纯粹和感动。
今天在贵阳,这样的场面并不鲜见:不管是单位还是社区,只要有空闲场地,总会看到一些孩子在训练踢足球的基本动作。
贵阳人对足球的情感,两个字:热爱!
1952年10月,贵州第一支足球队——贵州省足球队在贵阳成立。两个月后,在与国家队——中华全国体总足球队的比赛中,贵州队13号运动员陈青萍射进一个球,打破了历次比赛中华全国体总足球队未失一球的纪录。
这场空前的比赛成绩一经传回,顷刻之间在贵阳足球界和球迷中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从那年起,贵阳市内各机关、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纷纷建立足球队,经常组织开展星期日足球比赛,足球裁判员随之应运而生,贵阳足球运动迅速发展起来,至今长盛不衰。
1965年,贵阳市代表队以5胜1负的成绩获得全省足球选拔赛冠军;同年,贵阳少年足球队在大连举行的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中,获第十名和大会奖励的小足球3000个,贵阳也因此被国家体委有关部门定为全国足球十城市之一。
1988年7月,在厦门举办的全国“可口可乐杯”儿童足球赛中,贵阳队力克所有对手,夺得“可口可乐杯”,这也是贵阳第一次在全国性的足球赛事上获得冠军。
2015年落户贵阳的贵州茅台队代表贵阳获全国第一届青运会男子U18足球比赛铜牌,创下贵阳、贵州足球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最好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目前有1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随着贵阳市“一圈两场三改”工作不断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走进球场,享受足球运动的乐趣,竞技体育的魅力。
今天,只要有足球比赛,贵阳的看台上就会出现这样一幕:老、中、青、幼四代人同框。花白的只是头发,青春的梦在心中从未退色。所以,在贵阳的足球场上,老、中、青、幼四代人共同踢球,因为大家怀揣同一个梦想。
据统计,截止2024年8月31日,贵州省有注册(省足协注册)业余青训机构126家,其中贵阳市54家,贵阳市占全省比重42.8%。有注册青训足球人口4121人(省足协注册),其中贵阳市1193人,贵阳市占全省比重28.9%。
2024年贵阳市青少年足球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参与规模约15万人次,举行赛事近5000场。
贵阳市足球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莫畏龙自豪地说,2024年,贵阳市的青少年足球发展成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孩子们有了更多优质的赛事平台检验和展示自己,俱乐部也通过赛事加强了交流。贵阳市目前已建立男子U6、U7、U8、U9、U10、U12、U13、U15、U17、U19各级足球梯队共10支,建立女子U10、U12、U13、U15、U17、U19各级足球梯队共6支,为全省足球青训体系的完善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绿茵场上,青春涌动,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贵阳足球从旁观者、参与者,到今天的组织者,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贵阳是一座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活力之城——
2024年末贵阳市常住人口660.25万人,和2023年的640.29万人相比,增加19.96万人,增长3.12%,增量超过广州、杭州等一线城市,成为全国人口增量第一的省会城市。这一现象背后,是自然禀赋、政策创新与产业升级共同编织的三重引力网络。
2025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指数报告(GCCI)中,贵阳位列全国第34名。该报告并不是简单按照城市GDP或者人口规模排序,而是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质量建设、居住生活、国际声誉、发展潜力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的排名。
2025年上半年,贵阳市生产总值2757.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这些数据,都为今天的爽爽贵阳,面向全国举办城市足球邀请赛提供了坚实的底气。
我们期待,2025年9月在贵阳举行的城市足球邀请赛,成为贵阳的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