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运动好手群英传 — 射箭、举重、足球、赛跑、游泳、武术健将登场

北单实体店微信:LYZZ336688 2024-07-25 10:53

彷佛离东京奥运尚没有多久,巴黎奥运就即将到来,再次点燃运动热。无论是奥运、亚运、全运会,开幕仪式皆有选手进场的环节,他们是各国体育实力的顶尖,准备好大显身手。放眼中国历史,虽然古代并无现今运动的概念,但射箭、举重、赛跑、游泳、足球乃至武术,各项皆人才辈出。集结历史与小说,可筛选出一本名录,看看历代有哪些运动好手?

射箭

若从历代征集三名神射手组成男团,队长应该由春秋时期的养由基担任。养由基之名并不广为人所知,但因他而来的成语──「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却比任何名号都响亮。养由基为楚国将领,不但射得准,力道也非常强劲,《左传》记载养由基的一箭可射穿七层铠甲,被人们称神。也有传说养由基曾误将石块看成犀牛,未料竟射穿石头,其箭甚至连尾羽都没入石中。

西汉名将李广也有着和养由基类似的轶闻,根据《史记》,其人高大而手臂长如猿猴,天性善射。李广某次出猎,疑草丛中有老虎,一箭射去,才发现原来是石头,而箭镞已经没入石中。李广威名远播,匈奴称他「飞将军」,在李广镇守右北平期间,数年不敢来犯。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便是李广。即使李广逝去几个世纪,西北民众仍怀念退敌的飞将军,将他的身影绘在墓穴壁画中。1991年,敦煌佛爷庙古墓群出土一块西晋的画像砖,武士蓄八字胡,穿交领窄袖衫,在奔马上回身拉弓,榜题「李广」,为已知最早的李广图像。

西晋〈李广画像砖〉,敦煌佛爷庙古墓群出土,30×15×5公分,敦煌市博物馆藏。图引自《中国文物精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图版119。

若比远距离、准度,《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吕布「辕门射戟」的事迹可媲美「百步穿杨」。在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袁术派遣纪灵攻打刘备,刘备求助于吕布,于是吕布带了一支精锐往刘备处,并设筵希望两方和解。纪灵不愿撤兵,吕布便提了一个条件:他将戟插在军营门口,如果他能射正中戟的副刃,那双方就罢兵。纪灵心想,军营门口离此少说也有150步,不可能中,便同意提议。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不偏不倚正中,全场无不喝采。纪灵忌惮吕布神威,只得退兵。

明戴进《太平乐事》「试射」,为吕布辕门射戟的场景,绢本设色,1.8×22公分,台北故宫藏。©台北故宫Open Data

举重

在现代,杠片是重量的代名词,古代则以举「鼎」为力大的象征,如「扛鼎」、「一言九鼎」都以鼎比喻有份量。历史记载力能扛鼎的人物,包括战国时期秦武王,以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力士扛鼎的文化,在汉代画像石上有所印证,如江苏徐州出土的〈力士图画像石〉,石上七名大力士各表演一技,由左而右分别持剑、伏虎、拔树、背牛、扛鼎、擒鹿、抱壶,反映中国早期尚武精神。

清乾隆上官周《晚笑堂画传》项羽像,日本内阁文库藏。©Public Domain

汉〈力士图画像石〉,江苏徐州铜山区洪楼村出土,63×232×42公分,徐州市博物馆藏。

鼎制作不易且成本高昂,因此后世举重的用具逐渐改为取材方便的石头。记述南宋临安生活的《武林旧事》,笔下便有两位举重艺人:天武张(击石球)、花马儿(掇石墩),可见石头成为举重的主要道具。古时的「力能扛鼎」,也转变为「力能举石」,如《水浒传》中武松就曾以举石墩展现气力,书中写他轻易抱起四五百斤的石墩,双手一放,在地上砸出个一尺深的洞,又单手提起石墩,往上丢了一丈高,全程脸不红气不喘,吓呆了围观者,直喊神人。到了清代,举石成为武举科目的一项,须使用考试专用的武举石,有200斤、250斤、300斤(清代1斤约为0.596 公斤)三种级别,合格标准为「掇石必去地(离地)一尺,上膝或上胸」,并不简单。

明《容与堂刻水浒传》武松举石,内田庆市藏书。©Public Domain

足球

足球古称「蹴鞠」,在中国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在《战国策.齐策》中便记载山东临淄民间盛行蹴鞠。蹴鞠不仅是休闲活动,也因竞技、对抗的特性被作为军事训练的一环,汉代刘向《别录》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而《汉书.艺文志》也将蹴鞠列入「兵家技巧」类。

传说黄帝杀蚩尤后,将其胃袋装毛发,做成球予人踢。这个起源说不见得可靠,不过唐代以前的足球确实是以动物的胃袋填充羽毛、毛发做成的,至宋代才改良为皮革拼接的空心球。历来蹴鞠风靡民间与上流阶层,许多皇帝热爱踢球,又以宋代皇帝最为出名,甚至在会见亲王、宰相、国外宾客时以蹴鞠联系感情。今存钱选摹〈宋太祖蹴鞠图〉,原画为苏汉臣,绘宋太祖赵匡胤等人与群臣踢球,这种没有球门的玩法称为「白打」。根据文献,画中六人身分明晰:「青巾白衣者,宋太祖也。方面居中者,太宗也。高帽对鞠者,赵普也。并肩在太宗下者,石守信也。巾垂于额者,党进也。年少无须者,楚昭辅也。」除两位皇帝,其余皆北宋开国名臣,可谓蹴鞠活动巅峰的一景。

足球_足球比分-即时比分_足球直播

元钱选〈宋太祖蹴鞠图〉,纸本设色,28.6×56.3公分,上海博物馆藏。

蹴鞠的风行也带来了副作用,元代以后,蹴鞠渐与妓女、风月场所连结,被视为一种放荡的娱乐,明代朱元璋即位后严禁军人蹴鞠,违者施以刖足(断脚)酷刑。清朝入关后,推崇骑射与冰上活动,排斥汉族传统运动,顺治帝便曾口头禁止民间蹴鞠,乾隆时更以蹴鞠导致荒废政事为由,明令禁止,使蹴鞠步向衰亡。

赛跑

古代的跑步活动,跟传递消息脱不开关系,特别是军事情报更讲求快速。秦汉时代,官方设立邮驿制度,征选善跑者担任邮人,这些足力矫健的人被称为「轻足」、「利足」,宋代又衍生出「急足」、「急脚」、「急脚子」等称谓,从名称便可感受他们的健步如飞。至于到底有多快?《梦溪笔谈》提到古代有几种驿传方式,其中接力步行的急脚递「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换算约为现代120公里,相当可观。

除了传递讯息,汉代还有一种官府小吏,负责车队的护卫、前导、行杖,称为「伍伯」,亦作「伍百」,由于需护卫行进中的马车,他们必须是长跑健将。汉代车马出行的画像砖、画像石,经常伴随着伍伯的身影,如四川省博物馆藏的〈伍伯画像砖〉,队伍前端二人吹管开路,六人皆戴巾帻,手持梃杖,宽阔的大步伐带来速度感,形象生动。

东汉〈伍伯画像砖〉,25.4×44公分,四川省博物馆藏。

以上善跑的「公务员」大多没有留下姓名,要从无名跑者中脱颖而出,可得有更惊人的成绩才行,北魏将领杨大眼就有一段精彩的表现,最适合担任百米选手。《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计划南伐之际,命令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将官,氐族的杨大眼毛遂自荐,遭李冲拒绝。杨大眼便说:「尚书大人有所不知,请容我表演一技。」他将一条三丈多长(约九公尺)的绳子系在发髻上,拔腿就跑,只见绳子腾空而起,平行不落地,速度比马驰还快,在场者一阵惊叹,李冲说道:「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起用杨大眼为军主。杨大眼骁勇善战,为北魏建立不少战功,被奉为龙门四品之一的〈杨大眼造像记〉便记载了他显赫事迹。

明陈洪绶《水浒叶子》中的戴宗。「叶子牌」是一种纸牌,上方标有文钱、百子、万贯等花色,戴宗为「一文钞」。四川省博物馆藏。

在小说中以速度著称的,则是《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戴宗乃三十六天罡之天速星,上梁山前为江州两院押牢节级(监狱看守长),他怀有一种提升步速的秘术,在小说中常扮演传信的角色。陈洪绶《水浒叶子》中所绘的戴宗,特别露出绑腿,暗示此处有玄机。且看戴宗如何施展法术:

且说戴宗回到下处,换了腿絣护膝、八答麻鞋,穿上杏黄衫,整了搭膊,腰里插了宣牌,换了巾帻,便袋里藏了书信盘缠,挑上两个信笼,出到城外,身边取出四个甲马,去两只腿上,每只各拴两个,口里念起神行法咒语来。怎见得神行法效验:

仿佛浑如驾雾,依稀好似腾云。如飞两脚荡红尘,越岭登山去紧。

顷刻才离乡镇,片时又过州城。金钱甲马果通神,千里如同眼近。

文中的「甲马」是一种纸符,通常绘有神明的兵将、马匹,或是军旗、盔甲等,在迎神、送神时使用。传说戴宗在腿上系两个甲马可日行五百里,系上四个则日行八百里(约240公里),比送信的急脚子还快。

以上为节选内容,完整文图请见《典藏.古美术》382期〈古代运动好手群英传──射箭、举重、足球、赛跑、游泳、武术健将登场〉,作者:江采苹。

《典藏艺术家庭》

创立于1992年,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艺术专业内容。

业务联系:

下一篇: 【美好学校】 杨智老师点燃大山里的足球梦
上一篇: 话题 | 奥运足球与世界杯百年纷争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