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这么多年了,我们为何总是搞不好足球?

北单实体店微信:LYZZ336688 2025-09-08 10:47

※深度历史※

文┃毛团

2025年7月,国足亚洲排名14

2025年7月,国足世界排名94

2025年7月,国足世界排名94,仅高于科索沃,甚至都低于赤道几内亚。

亚洲排名14,仅高于巴基斯坦,甚至都低于战火纷飞的叙利亚。

几十年了,我们为什么还是搞不好足球?

《管子》说,一个项目崩溃的前兆是:

名实相悖,上下离心。

• 壹 •用人之道:唯?是举

俱乐部、青训搞了多年了,从甲A到中超……总听人说,难道14亿人就选不出几个会踢球的吗?

这就涉及到了第一个根本问题:选人机制

我们在选球员时,到底是唯什么是举?

选人:前些年(注意,我说的是前些年),爆出多少“唯关系、唯金钱”的黑幕,真正的“卫青”、“霍去病”可能早在青少年时期就被埋没了。

用人:前些年(注意,仍然是前些年),论资排辈的现象也并不少见。看重资历、年龄甚至人际关系,而非球员当前的竞技状态和求胜欲望。

管理:前些年(注意,还是前些年),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不用我说,球迷们都知道吧。

《资治通鉴》记载了汉武帝选人用人的故事:

卫青是奴仆出身,霍去病是年轻气盛的私生子。汉武帝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不看门第、不论资排辈,最终成就了北击匈奴的伟业。

司马光评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 贰 •为何规则总被破坏?

中国足球排名下降原因_足球_选人机制问题

规则无公信力:前些年(注意,还是前些年)“假球”、“黑哨”、“阴阳合同”等问题屡禁不止,导致后来每一次处罚都显得苍白无力,大家都不再相信规则。

“人治”大于“法治”:决策往往因为领导人的更替而朝令夕改,政策缺乏延续性。青训大纲、联赛规则等频繁变动,让从业者无所适从。这就像朝令夕改的政令,让百姓无法建立稳定预期。

监管失灵,惩罚不公:对于违规行为,时常出现“罚酒三杯”式的处罚,或者“选择性执法”,无法做到一视同仁。这直接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守规矩的人吃亏,钻空子的人得利。

• 叁•风气与文化

导向偏差: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足球管理的目标可能是“冲出亚洲”的短期政绩,或者是大型赛事的“表面光鲜”,而非扎扎实实地构建青训体系、推广足球文化

这种导向,使得下面的人拼命搞归化、请大牌教练短期救火、甚至为了成绩不择手段,无人去做那些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工作。

缺乏“上下同欲”的足球文化:足球管理者、俱乐部投资人、教练、球员、球迷,各方的目标是不一致的。管理者要政绩,投资人要广告效应或政策优惠,球员要高薪,球迷要成绩和快乐。

这种目标撕裂的局面,无法形成合力。真正的成功需要所有人为了“足球本身”的热爱和荣誉而奋斗。

• 肆•战略与耐心: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缺乏战略定力,急于求成:每每失败后,就推倒重来,换个思路,从学德国、到学巴西、到学西班牙、再到学意大利……从来没有一个清晰的、可持续的长期发展规划。

青训是根基,但出成绩慢,远不如花钱买外援、归化球员来得“快”。

忽视“生聚”(培养人口基数):足球是一项高度依赖人口基数的运动。没有庞大的足球人口,选材就是无源之水。我们的青少年足球人口长期匮乏,孩子们学业压力大,社区足球场稀少,足球无法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荒废“教训”(体系化教育):优秀的青训不仅仅是教孩子踢球,更是包括文化教育、人格培养、战术素养提升在内的系统工程。我们的青训体系在这方面还非常薄弱。

《资治通鉴》里讲了越王勾践的故事:

越王勾践复国:勾践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战略和非凡耐心。他用二十年的时间积蓄人口、财富,教育人民,训练军队,最终一举成功。

《管子》说,一个项目崩溃的前兆是:

名实相悖,上下离心。

也就是:口号与行动不符,上面与下面离心。

只有名实相称,上下同心,才能挽救中国足球。

下一篇: 篮球是连接彼此的桥梁(体谈)
上一篇: NBA巨星詹姆斯人民日报撰文:希望能为中国篮球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