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足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多措并举推进联赛治理
98 2025-07-31
中国足球,正在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从青训体系的全面重构,到足球文化的深耕培育,再到职业足球的刮骨疗毒——这场关乎未来的足球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推进。当我们见证U系列国字号球队重回亚洲八强,当精英体系和校园足球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当纯草根赛事苏超成为现象级的IP,更值得思考的命题已然浮现:这些改变是否正在重塑中国足球的基因,成为可能决定中国足球未来数十年的关键变量?
体坛周报全媒体特约记者哲天报道
回溯《觉醒年代》对青年毛泽东出场的设计,总导演张永新意在打破对民国的浪漫想象,揭示其“饿殍遍野”的残酷底色。青年教员逆麻木人流行进的奔跑,以写意写实交融的笔触,凝练成高度压缩的时代隐喻——“他来了”、“他看见了”、“他改变了”。
如今,当现象级赛事“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个相似的命题在绿茵场上回响:这片草根足球燃起的星火,能否穿透中国足球的混沌迷雾,成为指引前路的“夜航星”?
一、 他来了——苏超登场:草根狂欢的诗篇
1.星火初燃:2024年11月,一场被视作“苏超”雏形的双城战,在南京与苏州间点燃。苏州队凭借谭靖波一记石破天惊的远射,将冠军揽入怀中。这场源于“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碰撞,不仅是竞技,更是江苏足球竞赛体系重建的号角。三万球迷的现场呐喊、青少年的展演、喧闹的主题市集,共同绘制了一幅全民足球的初稿。
2.星舰启航:2025年5月10日,镇江体育会展中心,近两万球迷的声浪几乎要撕裂苍穹。江苏省省长许昆林的莅临,副省长陈忠伟的开球,为这场省级草根盛宴赋予了罕见的高规格礼遇。“苏超”这个江苏首个覆盖十三设区市的省级联赛,甫一亮相便万众瞩目。开赛前一小时,球场已座无虚席。没有假球的阴霾,只有“十三太保”间最本真的“地域情仇”。一位球迷的感慨道尽心声:“屏幕前看一百场,不如现场吼一声痛快!”这份热情如野火燎原——十元门票被炒至五百元,盐泰之战吸引1.5万人,上座率令同期进行的中甲黯然失色。江苏队解散后的漫长等待,中超版图的缺失,此刻都化作了对“苏超”的炽热拥抱。
3.逆转的序章:马宁的哨音划破空气,镇江与扬州球员瞬间缠斗在一起。扬州队凌空抽射击中立柱入网,半场领先。易边再战,如梦初醒的镇江队展开绝地反击。张善羽头槌扳平,张绰、黄聪随后连下两城,完成逆转。尽管扬州队终场前追回一球,但3比2的比分定格了镇江的“开门红”。当《归乡》的歌声在胜利中回荡,当扬州队员含泪向客队看台鞠躬,足球剥离了所有浮华,回归为连接城市血脉的最原始纽带。
4.“散装”的狂欢:官方亲自下场“玩梗”,点燃了地域认同的狂欢。南京发布一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将“散装江苏”的自黑文化推向高潮。“谁赢谁当省会”、“南通南京争‘南哥’”……这些梗迅速出圈,被央媒转载,话题阅读量冲破天际。常州队的连败被网友戏谑为“删笔画”过程,官方顺势推出“赢球添笔画”的逆袭剧本。宿迁项羽举鼎海报对阵徐州“刘邦战术”,南通“狼王啃霸王鸡架”遭遇盐城“麋鹿专吃野狼”的反击……城市图腾在赛场外展开奇幻大战,历史典故变身鲜活预告。从“笔画保卫战”到“输球派飞机绕城三圈”的“空中内卷”,“苏超”证明了最高明的传播,是让观众成为故事的主笔,将地域差异淬炼成闪光的黄金。
二、他看见了——现象解码:双引擎驱动的星火
1.无冕之王的舞台:苏超的魅力核心,在于它“无寡头垄断”的纯粹竞争。七轮战罢,悬念丛生。进球者名单如一本打开的江苏社会图鉴:村支书戴虎在39岁高龄轰入联赛第100球;苏州17岁小将寇程展现锋芒;苏州高三学生陈开忠收获进球;516名注册球员中,69位进球者涵盖了外卖员、体育教师、前职业球员……一个罕见的“职业-草根共生体”正在形成。这生态的张力,一靠专业根基支撑:深耕十余年的校园足球体系(如盐城东台三仓中学、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结出硕果,托起联赛的竞技下限。二靠草根的惊人爆发:由拖鞋厂工人组成的南通“二队”,用教科书般的反击硬撼“防守之王”盐城队。球迷笑言:“六万人哄着,体能自动加成30%!”这不仅是调侃,更是草根力量在集体声浪中的野蛮生长。
2.烟火与理想共舞:苏超赛场,是竞技场,也是人间烟火的秀场。常州主场雨中激战,场边一块“东哈·东北街边烧烤”的简陋广告牌,与京东、海澜之家等巨头并肩而立,意外引爆网络。这家曾“借5000元过年”的小店,因赛事方坚守契约精神未被替换,其“寒酸”反成常州包容草根的象征。小店迅速爆火,肉串售罄,营业额翻番,更带动周边卤味店产能激增。当理想汽车CEO李想身穿常州球衣与烧烤店老板娘梦幻同框,老板娘那句“常州容得下烧烤,容得下理想,容得下千千万万普通人”,道破了城市发展的真谛——烟火气是土壤,理想是果实。李想与老板娘并肩呐喊的身影,球迷手持烤串围观豪车的画面,让城市精神超越了胜负。
3.“全域主场”的想象力:当实体球场的容量被热情撑爆,“第二现场”应运而生。南京奥体六万座位之外,整座城市都成了主场。商场、景区、广场的大屏前,市民、球迷汇聚成“全域”观赛的洪流。南京苏州“江苏德比”之夜,66个“第二现场”吸引25.4万观赛人流,带动总客流142.5万,拉动消费3.4亿。南通盐城榜首之争,南通45个“第二现场”接待游客79.3万,旅游消费4.81亿。无锡48块大屏与夜市同步转播,还贴心准备了“球迷加油包”。“第二现场”超越了看球本身,它融合了旅游、购物、美食,编织成一条多维的“城市夜生活”链条。有人说,第一现场燃烧的是比分,第二现场燃烧的则是生活本身。当加油声在夜市响起,当欢呼在商圈回荡,当掌声在景区共鸣,“苏超”的能量早已溢出绿茵场,成为撬动城市心跳的文化杠杆。
三、他改变了吗?——破局与警示:星舰的航向与暗礁
7月20日,常州奥体四万球迷雨中齐呼“进一球!”,与此同时,范志毅的直播间却被“派南通队替国足出战”的弹幕淹没。这场荒诞的隔空对话,撕裂了中国足球的舆论场:一边是场均三万观众、抖音单场280万观看的草根苏超如火如荼;一边是世预赛折戟的国足深陷泥潭。
冲突在相关人士悬赏赢南通支云和国足的言论后达到了沸点,这迅速被解构为两种叙事:
草根派视其为傲慢:“中甲南通支云上赛季中超垫底,苏超南通队三连胜登顶,凭什么不能比?”
职业派斥之为无知:“业余体能对抗职业体系?笑话!”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价值评判体系的割裂。苏超球迷歌颂“送外卖门将飞身扑单刀”、“村支书戴虎骨裂踢满场”,坚信这种纯粹的拼搏精神远胜国足的“散步防守”。中超拥趸则反击:“六万人起哄体能加成30%”是伪科学,职业化的训练体系、战术素养才是足球根基。
传统球迷的愤怒,源于职业足球“神圣性”遭遇草根力量的消解——当杨笑天对17岁学生使出锁喉仅停赛1场(对比中超同类犯规至少听说3场),苏超球迷拉起横幅疾呼:“别把中超脏水泼进我们的稻田!”镇江队日薪500元的封闭集训,也被嘲讽为“学国足喝海参”。
这场碰撞的终极价值,或许如网友的神评:“骂国足的和挺苏超的,本质都是想看见中国足球站起来的人——只不过有人想爬梯子,有人想挖地基。”当梯子摇晃时,请别嘲笑挖地基者的尘土满面;当地基深筑时,也请理解梯上人的高处风寒。
尾声:
章北海在《三体》中的悲壮远航,恰似中国足球当下的困局突围——他并非光芒万丈的救世主,而是身负铁幕般真相的执剑人。当众人沉醉于“必胜”幻梦,唯有他冷眼刺破存亡真相,以“自然选择,前进四!”的决绝,为火种劈开生路。
今夜,江苏草根足球的星舰正以相似轨迹破空而行:滕帅在南京奥体的爆射,曾为国青征战的少年在万人呐喊中重燃星火;严子航飞身扑救的弧线,17岁盐城门将的十指关锁住千万心跳;李贤成突入禁区的锋芒,从不莱梅归来的射手将异国青训的星尘撒向故乡草野。
他们不是完美的英雄,而是身染尘土的舰员——体育教师晨训后赶去上课,修理工赛后继续爬楼装机,村支书戴虎骨裂的绷带下渗出执念的血痕。这些散装江苏大地上崛起的“自然选择号”,承载着比胜负更沉重的使命:在职业足球坍塌的信仰废墟上,重建关于拼搏、尊严与地域魂灵的恒星级能量。“前进四!”的指令从未如此清晰:让职业足球的傲慢在草根烈焰中熔炼重生;让青训营的幼苗嫁接市井的野性基因;让每一座城市都成为足球文明的曲率引擎。
终有一日,当中国足球的星舰穿过漫长黑暗——
甲板上将不再只有归化球员的孤星,
而是站满从县镇野球场冬眠苏醒的“章北海们”。
他们脚踝沾着泥土,眼中映着银河,
在夜航星的指引下,
抵达那片名为“热爱即永恒”的新大陆。